聊城市“十三五”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成效
发布时间:2020-12-02 10:26:33 来源:聊城发布 作者: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【新闻发布】聊城市“十三五”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成效





  12月1日,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“‘十三五’成就巡礼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,邀请聊城市水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、二级巡视员任永胜同志介绍聊城市“十三五”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



发布会内容

  大家好!聊城以“江北水城·运河古都”著称,可以说,水是聊城之命脉、聊城之灵魂。但是,聊城又属于极度缺水地区,年均降雨量仅为562.8毫米,当地水资源量仅为11.86亿立方米,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2立方米,不及全国的十分之一、全省的三分之二,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,且具有“十年九旱”“春季易旱、夏季易涝、晚秋又旱、旱涝急转”的气候特点,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“命门”,治水兴水任务繁重。

  “十三五”时期,市委、市政府将治水兴水作为事关聊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,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“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”主要内容,着力破解“水资源短缺、水生态脆弱、水灾害威胁”三大水安全问题,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,水利改革步伐蹄疾步稳,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,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点难题。据初步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40多亿元,其中,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40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

  一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,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以现有“五横六纵”骨干水网治理为抓手,统筹推进河道治理、灌区续建配套、平原水库建设等重大项目,全市水利工程短板进一步补齐,初步建成“集供水、防洪、灌溉、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”的大型调水工程体系,河湖(库)调蓄水能力极大增强。面对近年来几次严重旱情,以及“摩羯”“温比亚”“利奇马”强台风强降雨造成的水旱灾害,科学调配各类水利工程设施,优化配置长江水、黄河水、当地水等各类水资源,为全市粮食连年丰产和度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一是实施徒骇河、马颊河防洪治理。徒骇河、马颊河是横贯我市全境的骨干行洪排涝河道,由于长期未进行系统性治理,存在淤积严重、建筑物老化失修等历史欠账问题。2018年以来,我市抢抓“全省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”机遇,启动实施徒骇河、马颊河防洪治理,共完成河道清淤120公里,建设214座支流涵闸、68座跨河生产桥、5座中型节制闸。这次的徒骇河马颊河治理,是建国以来我市最大规模的一次系统性治理,通过清挖河道底泥、把支流涵闸由“单向止水”变为“双向止水”,可有效解决两河历史欠账问题,极大提升河道调蓄水能力,进一步治理水污染、改善水生态、提升水环境。二是实施金堤河治理。金堤河为鲁豫两省边界河道,河道桥梁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年久失修,损坏严重,多成危桥。为顺应两岸两省群众呼声,开展了“金堤河干流桥梁改建”和“金堤河二期治理”,新建桥梁30座,新建改建泵站5座,建设堤顶道路6.2公里。通过治理,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和交通条件明显增强,半个世纪以来的“过桥难、过桥险”问题得以解决。三是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。我市位山、彭楼、陶城铺、郭口四大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,连续多年列入国家续建配套投资计划,累计投资8.9亿元,治理渠道158.6公里,新建、改建、维修、加固各类水工建筑物376座,新建、改建管理道路48.7公里,灌区引水供水节水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同时,为解决闸前河槽下切、引水困难的问题,谋划改建位山、陶城铺、郭口等引黄闸,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。实施后,将有效解决我市引黄难题。实施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。彭楼引黄灌区是跨豫鲁两省工程,因年久失修、工程老化,引水能力急剧降低,难以满足我市西部地区用水需求。2016年以来,我市结合扶贫攻坚,实施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。目前,聊城境内143公里渠道工程已经完工,并发挥引水效益;河南段引黄闸改建工程正在实施,明年完工。完工后,灌区年引黄河水量增加至1.1亿立方米,灌溉控制面积扩大至233.54万亩,为莘县、冠县、临清市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。四是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。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在我市境内长110公里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投资60多亿元建成8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和261.8公里供水管道,是全省新建平原水库数量最多的市,新增调蓄水能力2.69亿立方米,水资源丰枯调蓄能力明显增强。

  二、民生水利项目扎实推进,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为民初心使命,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、小农水重点县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的民生问题,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一是全面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。五年来,全市总投资13.86亿元,相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、贫困村通水、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等项目建设,重点解决了133个贫困村通水入户问题,圆满完成水利行业扶贫攻坚任务。特别是2018年底以来,投资12.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,建设标准化水厂5处、加压泵站2座,铺设各级管道7500公里,供水工程由攻坚前的201处合并提升为15处,3112个村庄、23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以解决,实现了“同源、同质、同网”供水目标,广大农村群众由“喝上水”变为“喝好水”,像城里人一样喝上了“放心水、安全水”。我市利用一年时间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,是全省“两年攻坚、一年完成”的三个市之一,在工程进度、规模化程度、水质达标率、公司化运行等方面位居全省前列。我市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政协常委、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、水利部原部长陈雷同志的高度评价,并荣登水利部农村饮水“红榜”。二是“小农水”项目连年全覆盖。国家自2008年实施“小农水重点县”项目,从2011年到2018年,我市所有县(市区)全部争取到项目实施资格,是全省唯一连续8年“全覆盖”的市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4万亩,新建提水泵站223座,新打机井1.14万眼,改造旧井1.19万眼,全市87个乡镇、1830个村庄、140万农民群众受益,项目区年人均增收309元,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100多万公斤,年可节水约1亿立方米。2019年机构改革后,水利部门负责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能划归农业农村部门。三是全面启动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。2020年,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,全面启动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。全市总投资44.07亿元,今年年底前完成投资31.38亿元,是全省任务最重的市。实施内容包括:5000多公里渠道清淤衬砌、近4000座桥涵闸建设、1700多处计量设施安装。截至目前,全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.51亿元,占已落实资金的80.88%。工程实施后,可进一步提升黄河水资源的集约节约能力,促进引黄灌区高效配水到田间,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的灌溉问题。

  三、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,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加丰硕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遵循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系统治理的原则,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,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,促进人水和谐、绿色发展,实现了“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”。今年1-9月,我市“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”排名全国第16位、山东省第1位,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“河湖长制”制度优势充分显现。一是“河湖长”机制全面落实。我市在2017年5月全面实行河长制、2018年7月全面实行湖长制,分别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了12个月和5个月。全市落实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河湖长6400余人,建立了河长会议、部门联动、信息报送、河道警长、考核、督察、验收等10余项制度办法,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2万人次。“河湖长”机制的全面落实,有力推动了河湖长制从“有名”向“有实”转变。二是河湖违法问题“动态清零”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河、“清四乱”、清违清障等专项行动,整治乱占、乱建、乱堆、乱排等河湖违法问题9000余处。同时,以“车轮战”方式持续开展“回头看”,对查处的河湖问题实行“动态清零”,维护河湖生态健康。尤其是2019年以来,全市上下联动、攻坚克难完成徒骇河马颊河莘县段蔬菜大棚清拆工作,得到省委、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,被省水利厅作为典型案例报送水利部。三是河湖管理规划和美丽示范河湖建设“再结硕果”。按照“一河一策”要求,完成了1400多条河湖的综合整治方案和管理范围划定工作,对189条河流编制了“岸线利用管理规划”,为强化河湖管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。创新开展美丽示范河湖建设,共创建7条省级和18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,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。通过美丽示范河湖建设,进一步增强了河道防洪和生态功能,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,提炼出了“聊城经验”。四是打造生态扶贫“新样板”。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大灌区、黄河流域第二大灌区、山东省内最大灌区,承担着全市约65%的耕地灌溉任务和城镇工业、生活供水及跨流域调水任务。但是,由于“引黄必引沙”,形成了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,池区土地贫瘠、生态脆弱,严重影响池区8.6万群众及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,造成区域性整体贫困。为彻底改善沉沙池区环境,市委、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创造性采取“政府政策性主导、社会多元化投资、产业市场化运作、突出水文化特色”的生态治理模式,建设60.3公里交通道路、26座大中型桥梁、6公里东西连渠等基础设施,实施池区绿化提升,配套旅游项目,池区不通公路的历史彻底结束。如今的沉沙池已经变成风景优美的位山黄河公园,生态环境极大改善,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创业,增加经济收入,初步实现从“遍地流沙”到“绿水青山、金山银山”的转变。此外,把二干渠城区段10公里渠道打造成生态公园,增添一处“绿色长廊”。五是水土流失防治持续发力。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个、生态清洁小流域1条,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多平方公里,有力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。

  四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强化,科学管水节水成效更加凸显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狠抓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”落实,严格“用水总量控制、用水效率控制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”三条红线管理,在计划用水、节约用水、科学调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。一是狠抓计划用水管理。每年制定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,细分到各县(市区),进一步压实责任,收紧用水总量增长空间。组织建立全市重点取水户名录,强化用水监测计量,提升用水总量监测和预警能力。在每年的省对市“用水总量目标”考核中,我市均圆满完成任务,得满分。今年我市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0.74亿立方米,预计能够圆满完成任务。二是多措并举推进节约用水。制定《聊城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2020年、2022年、2035年三大阶段节水目标和七大节水行动。顺利完成市县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创建,其中,市水利局创新实施“345”工作法、建设“四水合一”利用系统,走在了全省前列。扎实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,临清市、高唐县、东昌府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,东阿县、阳谷县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。指导聊城大学完成“节水型高校”创建工作,成为节水型高校建设的“新样板”,经验做法报送水利部。三是科学调配各类水资源。统筹调度引黄灌区、南水北调和徒骇河、马颊河、金堤河、漳卫河等骨干水利工程,充分利用当地水、黄河水、长江水、金堤河水、漳卫河水等各类水源,为全市农业、工业、城乡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提供保障。其中,位山灌区作为引黄入冀补淀的主线路,在缓解河北水资源供需矛盾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。特别是去年以来,为改善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,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科学制定“徒骇河、马颊河涵闸联合管控机制”和“生态补水调水方案”,有效促进了断面水质持续改善。四是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持续推进。认真落实山东省、聊城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,累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3亿元,压采地下水1.27亿立方米,封井544眼,地下水超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。

  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我市水利建设的新一轮攻坚期、水利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期。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“争创一流、走在前列”的目标定位,牢牢把握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国家战略重大机遇,认真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和“水利工程补短板、水利行业强监管”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编制和实施好《聊城市水利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、优质水资源、健康水生态、宜居水环境的公共服务需求,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。

分享到:
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

热门评论